4K云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9|回复: 4

[地理环境] [2018][中国][720P][六盘山(8集)][MP4][国语中字][7.4G][百度云]

[复制链接]
发贴成就
403
403
566
主题
帖子
积分

等级头衔

ID : 18

: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成就 威望 : 0
贡献 : 0
金币 : 1495
在线 : 26 小时

发表于 2021-12-1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4828zq996kwt4qx6utt0.jpg

导演: 陈橙 / 李乐 / 耿栋 / 李筱芫
主演: 江小北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8-11-12(中国大陆)
集数: 8
单集片长: 45

六盘山的剧情简介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四县一区、吴忠市同心县,以及中卫市海原县,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同属于“六盘山地区”。八集纪录片《六盘山》,纪录的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生活在这座山脚下的人。

第1集
  单家集是六盘山脚下的一个村子,80多年前,毛泽东领导的长征红军由此经过并借宿。80多年后,长征精神依旧在这里回响。  50多岁的老党员单云是单家集的村支书,也是红军长征故事的义务讲解员。每有游客到来,他都会带对方去看那所见证了毛泽东与阿訇秉烛夜谈、院门上至今仍留存着清晰弹孔印记的农家小院。  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过六盘山九年后,一个叫侯兴芳的16岁少年,加入了革命队伍。由于不识字,加上部队行程保密,12年里候兴芳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以至于家里以为他已经牺牲……现在的他年逾九十,对很多事情都淡漠了,但还是很愿意去学校,对成长中的孩子讲述自己亲历过的炮火年代。  18年前,隆德人张国勤在修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的过程中,面对历史资料的缺失,以及受长征精神感召,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旅程。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经历了13个省、133个县市,拍摄了5400张照片和46盘录像带。沿途的孤独、艰辛和涉险,让他觉得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在六盘山,像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情燃烧的岁月虽已远去,但自强不息的豪情和矢志不渝的信念,永远沉淀在了这片土地上。

第2集
  六盘山是多民族聚居地带,多元的文化孕育了多元的艺术。  罗晓英和候艳是母女,也是师徒,两人在秦腔领域都有非凡的造诣。虽已是梅花奖获得者,但候艳每次上台,似乎都能感受到有一双带着挑剔而又心疼的眼睛在暗中盯着自己。  71岁的梁尔敦是梁家社火第四代传人,他正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人们对社火的热情越来越淡了。但他和儿子梁鸽飞并没有因此退缩,依然在新年到来之际紧张地张罗着一年一度的社火盛会。  西吉歌手马希尔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将传统花儿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他认为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在外漂泊多年,他回到了家乡。他的归来,是为了重新出发。  隆德县魏氏砖雕的历史已长达百年。第三代传承人魏世祥打破“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将手艺传给了女婿卜文俊。到了卜文俊和儿子魏亚龙这一代,他们又打破了家族传承的桎梏,成立砖雕公司,将手艺传给更多人。  从民间娱乐,到国家级非遗,丰富的艺术形式是六盘山人与艰苦环境对抗的武器,被世代相传。

第3集
  六盘山上有很多庄稼,长得最好的是文学。厚实的黄土和弥漫的乡愁,铺就了当地作家们的文学之路,但苦难已不再是底色,只是为了让他们走得更远。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是最早反对西海固文学是苦难文学这一观点的人之一,他说自己的文学启蒙是从家乡粮食湾的蓝天大地、袅袅炊烟开始的,那是他看的最早的“书”。出身于秦腔家庭的火仲舫,除了爱秦腔还爱写作。他带着对这片土地特有的热忱,一遍遍书写着家乡的历史与当下。从小就跟固原大地上的城堡结下不解之缘的牛红旗,在绕了一大圈、勤劳致富后,终于又回到文学之路,而他最想写的就是西海固的城堡。曾经的问题少年康鹏飞,因一部《平凡的世界》迷途知返。文学成了他最好的救赎,如今他成了自治区的道德模范。青年女作家马金莲因生态移民搬离了家乡,再一次回到空无一人的故园,各种记忆在脑中奔流。她有着割不断的乡愁,但不意味着她的文学疆域永远困守于此。她决定把自己的文学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不管在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西吉,还是六盘山其他地区,浓郁的文学氛围让当地人深信,终有一天这里会走出世界级的的作家。

第4集
  在六盘山,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工具,是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是一代代年轻人价值观和人格养成的土壤。北京人马仲钰是上世纪50年代的支宁教师,4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他辗转于泾源县的各所小学。直到他不久前去世,继承了教师衣钵的子女才第一次在录像带里看到泣不成声的父亲和他回忆的一段往事。出身于教师世家的柴培科,参与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扫盲教育,后在当地的中学、固原师范学校长期担任美术教师。他是宁夏第一个教授水彩画的人,家中三代人里出了19名先生。撒门小学校长马彦文为了吸引当地更多的女童上学,在教室里开起了缝纫课,后来又开起了各种兴趣班。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女童入学率由当初的不到40%变成了100%。阳洼小学教师刘志忠拿着每月30元的工资坚守了20年,支撑他的是爷爷的一句话:教书是好事,教育功德无量。这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讲坛上的人,撑起了六盘山教育的脊梁。而站在这些先生背后的,是一所所配备了现代教育设施和秉持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位于银川的六盘山中学是一所专为宁夏南部山区开设的现代化高级中学,里面都是当地品学兼优的学僧。这里拥有宁夏最好的教育资源,却无需学费和住宿费。为六盘山地区培养优秀人才,被认为是战胜贫困与落后的最好方式。学僧、教师、学校,他们是六盘山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第5集
  六盘山,西北黄土高原的一座绿岛。这里曾因人类活动的干预,大量天然植遭到破坏。1958年宁夏自治区成立后,经过几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终又重焕生机。因为工作关系,二龙河林场副场长郭志宏对六盘山上的野生动物非常了解。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梦想——在野外拍到珍稀的金钱豹的影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几经周折,他借助红外相机难得拍摄到了久违的金钱豹的画面,这让他欣喜不已。现在的六盘山之所以能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离不开当地林业人的奉献和努力。这里还有很多像郭志宏一样的兢兢业业的林业工作者。丁志成是六盘山林业局五锅梁护林点的护林员,一干就是33年。守护员的工作固然寂寞,但他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眼下,他迷上了研究六盘山上丰富的植物资源。樊亚鹏是六盘山西峡林场场长。进入现代,如何科学地造林育林、因地制宜,改善六盘山人工林的品质,是他最日常的工作。现在的六盘山,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也逐步体现。郭志宏始终记着身为林一代的父亲的嘱托:“六盘山那块林子,是我们一代务林人一䦆头、一铁锹挖出来的,在你们这个年代,就是要把我们付出的血汗给我们守住。”

第6集
  梯田是六盘山人长期与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农耕智慧。78岁的蒙昌贤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梯田建设者之一,至今仍坚持使用牛耕。他和眼前的这块田地,像老友一样,互相熟悉,彼此信赖。  西吉县宣传部新闻干事戴辉曙,这些年来一边走乡串户寻找新闻素材,一边搜集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农耕用具。几个月前,他终于将多年的心愿付诸现实,建成了一座120平方米的农耕民俗博物馆。  西吉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王继强是马铃薯种植大户——他种的不是食用马铃薯,而是种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颗土豆在到达餐桌前,大都经历了5次种植。在技术专家苏林富的帮助下,王继强的种薯事业迎来了大发展。
药材种植者李文德有过一段不堪的打工经历。背负着巨额债务漂泊他乡时,他想起了幼年跟父亲一起种植黄芪的往事。回到家乡后,他以黄芪为突破,重振人生,带领全村人一起种植起了药材。  彭阳县的杨忠是新型农民的代表。依靠机械化作业,他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植了万寿菊、玉米、土豆、小秋杂粮等多种作物。他有自己的农耕哲学,信奉多种经营,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传统牛耕到全程机械化作业,从单一作物到特色种植,六盘山人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的可能性。
在他们眼里,黄土高原的底色不是土黄,而是金黄,那是丰收的颜色,也是喜悦的颜色。

第7集
  焦建鹏是西吉县龙王坝村的创业英雄。在外打拼多年、小有成就的他,把家乡当作了人生新的起点。从林下养鸡到农家乐,焦建鹏的创业目标越来越清晰,那就是集美食、民宿、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8年前,龙王坝村还是一个不通水电、没有公路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在焦健鹏的带动下,这里靠发展旅游,成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杨佳年,隆德县杨氏彩塑第五代传人。2008年,他打破沿袭多年的家族传承惯例,大胆改家庭作坊为现代公司,为这项传统手艺赋予了更广阔的生命。10年过去,他已适应了从匠人向商人的转变。但每当夜深人静,他还是会坐到灯光下,重温创作的乐趣。  西吉人马启依托六盘山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种起了冷凉蔬菜。“宁夏菜”在广东以及香港市场都享有盛名。马启为自己建立起的一套高标准农业生产线感到骄傲,不料却受到了前来考察的、更为严苛的广东客户的吐槽。这是一个自称创了二十多次业的创业者,终于在冷凉蔬菜上安身立命下来。  出于对固原古老历史文化的热爱,李政以古为师,开启了自己的文创事业。他有一位忘年交——花了14年时间用砖雕复原固原古城的民间手艺人唐永祥。两人站在古城墙上展望理想与未来。想到唐老年事已高,时不我待,而与他的合作还未真正展开,李政忍不住留下热泪。  这是古代丝绸之路撒播的火种,在今天的又一次燃烧。创业对当地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近代以来,变得富裕是几代六盘山人的梦想,他们正在用坚持不懈的奋斗,圆着世世代代的梦。

第8集
  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六盘山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乡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能感受这种变化的,是福建省闽宁办原主任林月婵。再一次回到这里,她有着说不出的感慨。
2016年在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为六盘山地区的扶贫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这之后,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第一书记郭俊峰和原州区三营镇化坪梁村第一书记杨宁香,明显感受到了工作节奏的紧张。他们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践行者,除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还需学会如何与底层百姓相处。因推广养牛脱贫,郭俊峰对红瑞村的每一头牛几乎像人一样熟;杨宁香在多次向村民白云虎宣传养牛失败后,知道了他的兴趣所在,帮他争取到了养鸽子的政策扶助。
彭阳县孟塬乡素有养蜂传统,但成效不佳。乡党委书记郭耀武自上任之初,就四处打听乡里有先进养蜂经验的农户。最终,他找到了中华蜂养殖大户陈捡银,之后又召回了陈捡银大学毕业的儿子陈泽恩,与他们签下合作协议。在陈氏父子的技术支持下,孟塬乡的养蜂产业获得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此脱贫。
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二十多年前闽宁开启对口扶贫时,习近平主导建设的闽宁村。昔日的戈壁荒滩,今成热闹的街市。因移民越来越多,闽宁村扩展成了闵宁镇。镇上的贫困户万军红和马西亮都是几年前从六盘山区移民而来,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他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六盘山地区的精准扶贫,是宁夏乃至全国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的缩影。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六盘山人给出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114826egv6w6i9f567f9r3.jpg

114827lef32yrgfysxyryr.jpg

114828njr2zn2jnntzfmz2.jpg
游客,本帖隐藏内容需回复后方可查看

楼主热帖
发贴成就
0
247
33
主题
帖子
积分

等级头衔

ID : 589

: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成就 威望 : 0
贡献 : 0
金币 : 247
在线 : 0 小时

发表于 2022-5-9 12:4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个吧 88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贴成就
0
236
31
主题
帖子
积分

等级头衔

ID : 250

: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成就 威望 : 0
贡献 : 0
金币 : 236
在线 : 0 小时

发表于 2023-7-31 21:4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佩服大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贴成就
47
277
671
主题
帖子
积分

等级头衔

ID : 639

: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成就 威望 : 1
贡献 : 1
金币 : 5520
在线 : 12 小时

发表于 2024-9-17 14:2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贴成就
0
5
0
主题
帖子
积分

等级头衔

ID : 119711

: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成就 威望 : 0
贡献 : 0
金币 : 1
在线 : 0 小时

发表于 2024-9-17 1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66666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4K云盘网

GMT+8, 2024-11-27 06:58 , Processed in 0.08927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4k云盘网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